[摘要] 在業內看來,滴滴接管小藍單車,并打造自有品牌踏入共享單車市場的行為并非意外之舉。一些小藍單車用戶認為,押金能換成滴滴打車券的話,尚可接受;也有用戶表示“只要押金,不要券。
共享單車市場又闖入一員大將。昨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與小藍單車達成單車業務托管合作。隨后,小藍單車發布致用戶的一封信表示,用戶將可通過滴滴出行App繼續使用小藍單車。如今,隨著打車軟件、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為代表的共享出行方式日漸融合,共享單車的競爭正轉向綜合出行平臺的較量。
滴滴推共享單車平臺
此前,業界一直盛傳滴滴出行將正式“殺”入共享單車領域,不僅將接管瀕臨倒閉的小藍單車,還在內部悄悄孵化自有品牌的共享單車項目。隨著昨天滴滴、小藍各自發出的一紙通告,真相最終浮出水面。
根據雙方的托管安排,小藍單車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項事務的歸屬不變,不隨托管轉入滴滴,滴滴也并不會攬下退還小藍用戶押金、特權卡和充值余額的責任。不過,滴滴提供了一個備選轉換方案——小藍單車App用戶押金、特權卡及充值余額可轉換為等值滴滴單車券和出行券。從1月17日起,小藍單車的用戶可以自主選擇轉換,或繼續與小藍公司溝通協商其他解決方案。對于不接受轉換方案的用戶,小藍單車方面表態“會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滴滴同時表示,將于近期在App內推出共享單車平臺,陸續匯集ofo小黃車、小藍單車、自有單車等更多單車品牌,并推出免押金騎行服務。
在業內看來,滴滴接管小藍單車,并打造自有品牌踏入共享單車市場的行為并非意外之舉。共享單車業務炙手可熱的背后,是高頻率使用、高活躍度用戶為自身業務所帶來的流量價值。據悉,此前滴滴曾在連續4輪融資中加注ofo小黃車,并于2017年4月在主應用中正式添加ofo的使用入口,但隨后二者漸行漸遠。此次,滴滴將小藍單車納入麾下,并搭建共享單車平臺,顯示出滴滴希望將用戶綜合出行需求“一網打盡”的決心。
押金問題仍未妥善解決
“我的小藍單車App里已經顯示‘無押金’了,可是押金還在退還過程中,根本沒退到我的賬戶上。”聽到小藍單車押金可以轉換為滴滴出行券、單車券的消息后,不少市民的心仍然懸在空中。
去年10月,市民曹先生在網上看到小藍單車經營情況瀕危的新聞,便立刻在小藍單車App上提交了退押金申請。然而,時隔3個月,這筆押金仍然沒有退還到他的賬戶。“不光押金退款沒收到,App里也查不到押金去向,估計想換打車券都難吧?”曹先生有些擔憂。
一些小藍單車用戶認為,押金能換成滴滴打車券的話,尚可接受;也有用戶表示“只要押金,不要券。”
“企業間的業務托管或業務合作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我們也樂見企業抱團取暖,尤其是對小藍單車這樣的新興企業。但是,所有托管或合作不能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有權要求合理退費和退取押金。”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指出,表面上消費者可以選擇兌換滴滴券,但實際上消費者沒有其它選擇,因為再找小藍單車退費非常困難。
實際上,在多家共享單車平臺押金難退的問題爆發以來,消費者的信心大受打擊,一些用戶甚至連摩拜、ofo都不敢同時使用,直接二選一后申請退押金。因此,免押金騎行可能是保持消費頻次和用戶規模的重要途徑。
共享單車或融入出行平臺
一部手機上,共享單車和互聯網打車的軟件都有好幾個,對用戶來說的確頭疼。經過燒錢大戰和監管風暴的洗禮后,互聯網單車的發展也到了不斷被投資人喊話合并的十字路口。
就在人們以為摩拜、ofo快要合并之際,滴滴的強勢入局,讓共享單車發展格局撲朔迷離。一方面是打車平臺要整合共享單車,另一方面,摩拜單車也在投資人的野心下,開始轉型綜合出行平臺。
1月7日晚,一汽轎車發布公告稱,與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對摩拜出行進行增資入股。這意味著,在小橙車之外,摩拜還將有專屬的共享汽車。
業界分析,有了與傳統車企的深度協同,摩拜共享汽車項目有望快速復制推廣,并與滴滴形成正面競爭。“單靠共享單車,幾乎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一位互聯網行業投資人分析,打車平臺紛紛將業務拓展到新能源電動汽車、分時租賃以及整個出行場景,共享單車業務被綜合出行平臺整合是必然結果,競爭最終會演變為綜合出行平臺之爭。
此前,神州優車集團也召開戰略發布會,宣布將打通出行、分時租賃、融資租賃等業務,由“汽車出行”升級為“汽車生活”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