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最后一周,美團和滴滴暗暗較勁了數月的戰役終于徹底打響。昨日,美團打車開始向北京司機端開放注冊,這是美團在南京低調測試運營打車業務十個月后,首次全面擴張。自一年前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后,寂靜許久的打車市場再起波瀾。
2017年最后一周,美團和滴滴暗暗較勁了數月的戰役終于徹底打響。昨日,美團打車開始向北京司機端開放注冊,這是美團在南京低調測試運營打車業務十個月后,首次全面擴張。自一年前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后,寂靜許久的打車市場再起波瀾。
美團正式進軍網約車市場
從昨天下午開始,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和廈門這7個城市,打開美團APP,首頁出現了“打車”頻道。點擊頻道按鈕進入后,就會進入一個活動推廣頁面顯示,“美團打車北京站,何時開通你說了算!報滿20萬人馬上就開站”。
原來,根據美團設置的規則,在每個城市,用戶報名滿20萬人,美團打車服務在該城市就會開通。同時,用戶可領取3張當地出租車起步價等值無門檻優惠券。昨晚,記者點擊并報名后看到,北京站的20萬人報名人數完成了11%,約有兩萬多名北京用戶參與。
隨著多地網約車新政落地,符合條件的網約車司機成為打車平臺極為重視的資源。此前,美團打車在南京對司機的抽成為8%,這次在7座城市開通打車業務的推廣活動,為吸引更多司機成為車主,推出三個月“零抽成”的誘惑,可見其對司機端的重視程度。據悉,目前滴滴在車主端的抽成比例大約為20%。
“等美團‘殺’進北京,司機和乘客又都有補貼了,咱就都高興了,對不?”一位滴滴快車司機表示,隨著網約車市場結束燒錢的補貼大戰,司機月凈收入輕松過萬元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與司機一樣,有不少乘客也認為,如果滴滴的寡頭地位受到撼動,“補貼大戰”沒準會重新上演。
不過,多位業內從業者認為,美團打車的出現可能會給網約車市場帶來一定的價格撼動,但行業已經漸趨理性,要想再現幾年前三五元錢就能打一次車的“瘋狂補貼”大戰,已不太可能了。
滴滴或會試水外賣配送
滴滴與美團的暗戰,早在幾個月前就已開始。今年2月,美團打車開始在南京地區試水,11月初又在成都啟動了分時租車業務,本月初,美團點評成立出行事業部。
在美團主動出擊由滴滴一家獨大的打車市場的同時,作為美團主業之一的外賣業務,也開始面臨對手的虎視眈眈。12月中旬,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而業界普遍猜測,糧草充足的滴滴,未來可能像他的“海外兄弟”Uber涉足外賣配送領域。
2016年,打車應用鼻祖Uber在美國十座城市全面鋪開其獨立的送餐應用UberEats。據外媒報道,Uber送餐業務如今發展迅猛,在全球多個城市已有超出其打車業務的規模。即便目光僅限中國,自網約車風行以來,打車與外賣所需的同城配送之間就一直隱隱有著一層難以割舍的聯系。
“元旦所有甜品八折,外送發滴滴快車或達達到家”,幾年前,張楠從銀行辭職自己開起了甜品店。除了經營一個小門店,她的大多數生意都是靠外送甜品上門。即便碰上節假日快遞員休息,她也不會特別擔心。“我可以叫快車讓司機師傅送,付車費就行,要是不趕時間,還可以用拼車,更省錢。”張楠說。經常上下班用滴滴拼車服務的市民小梁也告訴記者,“不止一次碰到有商家通過滴滴拼車送餐了。”
實際上,目前被合并至滴滴旗下的Uber中國區就曾在多個城市與合作伙伴實行午餐便當配送,而配送員正是Uber司機。
互聯網企業“跨界”成常態
令旁觀者緊張的戰局儼然已拉開,戰爭的兩位主角——滴滴創始人程維、美團創始人王興其實卻是私交不錯的商界好友。
在媒體對程維的訪談中,程維回憶,美團上線打車產品的那一天,他和王興還在一起吃飯,“我當時并不知道他在做這個事情,他也只字未提。吃完飯我看了新聞才知道。”
網易嚴選做酒店、騰訊入股永輝超市、電商巨頭紛紛“聯姻”實體店……與滴滴和美團這對正在成為對手的商界好友經歷相似,如今的互聯網企業拓展邊界已成常態,企業間似乎已經很難再有單純的敵友之分,也沒有誰在任何領域能夠處于絕對安全的競爭地位。以美團為例,團購起家,后進軍外賣、酒店、旅游、文娛、打車領域,今年,王興在一次演講中道出了不斷拓展邊界、進入新戰局的原因,“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