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市巴士集團稱,智能巴士并未實現“無人駕駛”,而是配備有1名司機。由于目前無人駕駛領域立法尚處盲區,因此技術推廣仍存困境,未來的智能駕駛,將采用人工與自動駕駛相結合的形式。
深圳“自動駕駛巴士”試行存法律困境
可實現減速避讓、障礙物繞行等功能,目前仍處試驗運行階段;無人駕駛尚未進入我國交通法規內容
在自動駕駛公交車內,司機可以“撒把”駕駛。 深圳巴士集團供圖
公交司機雙手背后,面前的方向盤卻在“自轉”,公交車自動駕駛通過十字路口,完成減速、轉彎等操作。
12月2日,深圳市巴士集團舉行智能公交首發儀式,并現場展示“無人駕駛”環節。新京報記者從深圳交通運輸委員會獲悉,此前,深圳智能公交已經測試數月,目前仍在數據采集試驗運行階段,未來技術將會對外開放。
深圳市巴士集團稱,智能巴士并未實現“無人駕駛”,而是配備有1名司機。不過,由于目前無人駕駛領域立法尚處盲區,因此技術推廣仍存困境,未來的智能駕駛,將采用人工與自動駕駛相結合的形式。
并非完全無人駕駛
直行、轉彎、會車,雙向六車道上,幾輛白色公交車來回穿梭。不過,公交車在進行這些操作時,司機的雙手并沒有放在方向盤上。也就是說,在這一路段,公交車是在“無人駕駛”。
這是今年12月2日,深圳福田保稅區內發生的場景。隨著相關視頻及圖片熱傳,深圳“自動駕駛公交車”引發關注。
深圳巴士集團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網傳“自動駕駛公交車”確為深圳巴士集團所有,但嚴格意義上說,這些公交車雖然可以實現自動駕駛,但仍然屬于“智能駕駛”,而非完全的“無人駕駛”。
按照深圳巴士集團的說法,上述公交車搭載智能駕駛公交系統,在智能駕駛系統基礎上,每輛車還配備有1名駕駛員,會時刻監控車輛的運行情況,并及時進行干預。此外,車輛同時具備人工和智能駕駛兩種模式,可根據實際需求,由智能駕駛狀態隨時切換至人工駕駛狀態。
公交車能自動轉向
深圳巴士集團新聞發言人羅嵐稱,在智能巴士運行過程中,司機可以隨時對車輛進行干預,包括實施倒車等操作。
據介紹,智能駕駛公交系統集成人工智能、自動控制、視覺計算等技術,是一個公交整體解決方案。配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GPS天線等設備感知周圍環境,通過工控機、整車控制器等分析路況環境,能夠實時對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發狀況做出反應。
試行公交車身尺寸要小于一般的公交巴士。據資料顯示,這輛公交車滿載25人。40分鐘即可充滿電,單次續航里程可達150km。車輛運行時速25km,最高車速40km/h。
該車配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GPS天線等設備從而用來感知周圍環境,能夠實時對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發狀況做出反應,已實現自動駕駛下車輛檢測、減速避讓、緊急停車、障礙物繞行、變道、自動按站停靠、自動轉向等功能。系統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完全符合公交試驗運行的要求。
12月2日,深圳福田保稅區,自動駕駛公交車投入試驗運行。
試驗階段暫不對外開放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搭載“智能駕駛公交系統”的深圳巴士集團公交車,已先后在深圳多個路段封閉測試了4個月,累計測試里程約8000公里。自12月2日起,搭載了智能系統的公交福寶線,將進行試驗運行,單程全長1.2公里,設有海梁、深巴、福田3個站。
對于無人駕駛公交的運行,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通過官方微信回應稱,智能公交線路目前仍處于“數據采集試驗運行階段”,暫不對外開放。試驗運行期間,將邀請乘客免費體驗,同時收集交通數據、客流數據、智能駕駛系統運行數據及公眾意見。
記者了解到,未來,深圳巴士集團將繼續探索公交智能化,構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公交出行生態圈,并持續推進智能公交系統落地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