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共享單車的誕生,方便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然而,停車混亂也影響了部分市民的體驗。
據統計,自共享單車去年10月進駐深圳以來,全市共有8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車輛規模約89萬輛,含重復注冊用戶在內,注冊用戶量達2200萬人,日均使用量約543萬人次。
今年以來,深圳共查處涉共享單車交通違法行為12.96萬宗,死亡事故10起,死亡10人。
深圳目前較大的外賣送餐平臺企業有8家,分別是餓了么、百度、美團、蜂島、麥當勞、必勝客等,共有約1.5萬名配送員工,配備自行車和電動車1.5萬輛,每日車均行駛里程達60公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偉良)共享單車的誕生,方便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然而,停車混亂也影響了部分市民的體驗。昨日,由深圳交警聯合各共享平臺運營商組建的“深圳交警共享交通聯合指揮調度中心”(以下簡稱調度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主要職責是通過聚合各共享平臺的力量,發揮社會協同的作用,對涉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外賣及快遞電單車等交通工具的交通問題實現“及時響應、及時調度、及時處置”,全市89萬輛共享單車將有專門機構管理,推動解決共享單車及外賣快遞行業交通違法現象嚴重、事故頻發和車輛停放混亂等問題。
數據:
深圳共享單車有89萬輛
在全國“互聯網+”浪潮背景下,伴隨著大數據技術深度應用及推廣,我國衍生出以“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新業態,同時原有的快遞及外賣行業也得以飛速發展。昨日的啟動儀式上,深圳交警公布了全市共享單車的數量。據統計,自共享單車去年10月進駐深圳以來,全市共有8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車輛規模約89萬輛,含重復注冊用戶在內,注冊用戶量達2200萬人,日均使用量約543萬人次。
深圳交警副局長馮新毅說,共享單車在更好滿足公眾出行需求、有效解決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構建綠色出行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共享單車一樣,快遞業近年也增長迅猛。根據統計,全市擁有快遞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有556家,分支機構671家,末端網點2278家,從業人員8萬人,快遞業務量以年均30%以上的增幅快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快遞業務量已達14.3億件,同比增長51.49%。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02.13億元,同比增長30.46%。深圳快遞業收入占全國比重的8%,在全國城市排名中僅次于上海,位居全國第二。外賣行業方面,深圳目前較大的外賣送餐平臺企業有8家,分別是餓了么、百度、美團、蜂島、麥當勞、必勝客等,共有約1.5萬名配送員工,配備自行車和電動車1.5萬輛,每日車均行駛里程達60公里。
問題:
共享單車違法爆發式增長
共享單車、外賣及快遞行業在給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帶來正面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交通安全方面的問題。馮新毅說,車輛亂停放問題突出,如占用人行道、機動車道或消防通道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人、機動車以及其他市政公用設施的正常運行。此外,部分共享單車用戶及外賣快遞行業電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違規占用機動車道,隨意變更車道、逆行、闖紅燈現象嚴重,交通事故頻發,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
馮新毅表示,今年涉共享單車及電動車事故不斷攀升,給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經統計,今年以來,深圳交警共查處涉共享單車交通違法行為12.96萬宗,死亡事故10起,死亡10人。涉及外賣快遞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21645宗,占電動自行車違法總數的9.4%,涉及外賣快遞行業電動三輪車違法3482宗,占電動三輪車違法總數的23.3%,涉及外賣快遞行業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4起,死亡2人,受傷3人。
目標:
解決停車混亂等三大難題
馮新毅說,為破解共享交通工具、外賣及快遞車輛的交通安全管理難題,深圳交警聯合共享平臺運營商,創立了全國交警系統中首個“共享交通聯合指揮調度中心”。
馮新毅表示,共享交通聯合指揮調度中心的成立,將提升對涉及相關企業警情處置效率。馮新毅介紹,調度中心對執勤民警路面巡查發現或市民投訴涉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外賣及快遞電單車等共享交通工具的問題、意見、建議,及時通知相關企業跟蹤處置。
此外,調度中心將積極與市交通運輸委、城管局等職能部門建立會商機制,共同研究規范共享交通相關行業行停秩序、企業運維管理和監督措施,推動解決共享單車及外賣快遞行業交通違法現象嚴重、事故頻發和車輛停放混亂等問題。
關注
將建立快遞、外賣
從業人員“黑名單”
馮新毅表示,對于各類新型共享交通形態,深圳交警調度中心將在現行國家及行業相關規范標準基礎上,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結合深圳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完善政策標準,確保各交通形態在交通文明、秩序安全的大形勢下良性發展。今后深圳交警將聯合各區政府齊抓共管,將共享交通管理納入各區政府交通秩序整治重點任務,主動協調轄區街道、城管等部門共同做好共享單車規范管理,推動各區政府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深圳交警還將建立共享單車企業負責人約談機制,及時掌握各企業運營方式、管理措施和車輛投放計劃,督促企業強化線下運維團隊,促進共享單車用戶、快遞外賣從業人員信用機制建設及“黑名單”管理建設,落實交通安全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