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造車夢為何屢屢受阻?
2017-09-20 09:25
來源:新京報
[摘要]
9月18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澄清近日“造車”傳聞,“公司及公司高管團隊從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進行磋商,也未前往并入駐天津一汽夏利,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達成過任何一致意見。”
BAT們作為互聯網企業,自帶平臺和開放因子,轉型無遠弗屆;但作為穿透數個經濟周期的、以重資產為主的“格力們”,要在新經濟下實現轉型,卻非易事。
格力終于還是辟謠了。
9月18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澄清近日“造車”傳聞,“公司及公司高管團隊從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進行磋商,也未前往并入駐天津一汽夏利,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達成過任何一致意見。”
這是董明珠掌舵的格力電器第二次和汽車行業擦肩而過。上一次,董小姐意欲合作的是珠海銀隆。去年年底,在格力電器最終決定中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珠海銀隆后,董明珠“忍不住”以個人身份,拉上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入股。如今,董明珠已是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
誠然,事件另一當事方——夏利也面臨諸多質疑,比如資產被掏空,比如品牌價值幾何。但外界將格力與夏利的聯系并非空穴來風,傳言本身或已顯示出外界對于董小姐造車夢的期待。
董小姐想要“玩車”是眾所周知。在此之前,她看準的是手機行業,還一度推出了屏保是董明珠照片的格力手機。作為中國傳統實業的代表企業家,董小姐不僅是公共話題里的明星,更是追逐風口的先行者。
回望制造產業風口,2007年蘋果發動革命,引領智能手機產業發展已經8年,如今漸入平穩期。但早在智能手機全盛期,各廠商巨頭就預見了藍海退潮,轉而努力發掘新風口:有的選擇物聯網,有的選擇了穿戴式設備、有的選擇了智能家居,但是大部分巨頭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一樣:布局汽車。
廣汽集團9月19日公告稱,公司9月18日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領域開展合作。加上此前的阿里與上汽集團,還有李彥宏的無人駕駛計劃,BAT可以說正式宣告集體入局智能汽車領域,也意味著智能汽車的風口開始進入巨頭爭鋒階段。
對比之下,董小姐的決策方向多少有些“局外人”,并漸漸呈現出這樣的脈絡:作為一個企業家,她擁有敏銳的風向感知、搶占領域高地的野心;但作為組織結構龐雜的實業巨艦格力,轉向風口、實現產業的迭代升級,并非易事。
BAT們作為互聯網企業,自帶平臺和開放因子,使得轉型和布局無遠弗屆;但作為穿透數個經濟周期的、以重資產為主要特點的“格力們”,要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實現轉型升級,不僅有賴企業家遠見,還需要公司治理的整體改革。在傳統實業中,大多數企業甚至連“遠見”都很難做到。
這些年,我們總能從政策上看到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鼓勵,也能從上市公司的公告轉型中看到實業家們試圖跟上時代的努力。但是,隨著實踐的屢屢失敗——那些跨界互聯網金融、視頻文娛產業,以及所有和互聯網新經濟相關的公司們,在轉型路上困阻重重,也間接佐證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未得解決:傳統實業究竟要“如何”轉型升級?
解局恐非一時半刻能夠回答。但在市場經濟周期的更迭之下,如何保持企業的創新和自我更新能力,恐怕是其中一個重要因子。對于格力和其所代表的傳統行業來說,不僅需要企業家對風口的“洞察”,更需要公司治理模式的“調頭”。
□費雪(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