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如何能闖出新天地?城市公共資源卻捉襟見肘
2017-08-28 10:33
來源:新華社
[摘要]
共享汽車作為城市公共出行的補充,今年以來正在國內多個城市迅速升溫,城市管理卻跟不上。
共享汽車成為國內共享經濟新風口。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近期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分時租賃發展”,給相關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日前舉行的“2017上海國際共享汽車大會”上專家指出,分時租賃在中國“起步較晚,蓬勃發展,但舉步尚艱”,牌照、停車位、充電樁等成為瓶頸,需要各方協同創新以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跑馬圈地”正上演
共享汽車作為城市公共出行的補充,今年以來正在國內多個城市迅速升溫。國內各大共享汽車企業“跑馬圈地”:環球車享投放運營車輛已達1.3萬輛,今年底預計增至3萬輛;杭州盼達在全國有近萬輛汽車在運營;Gofun出行稱已購置車輛1.2萬輛。
“共享自行車解決零到十公里的出行,共享汽車可以解決十到一百公里。”環球車享首席市場官黃春華說。
指導意見“鼓勵分時租賃發展”。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教授、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數據中心副秘書長吳小員說:“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獲得政策支持,預示分時租賃將逐步進入有序健康的發展軌道。”
城市管理跟不上
牌照緊缺是共享汽車面臨的首要難題。前不久,深圳市寶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今年年底前將在深圳投放新能源共享汽車1萬輛。企業的熱情卻被澆了一盆冷水。“深圳市交委給不了那么多車牌,我們只得縮減到4000輛。”寶港能源副總經理吳波說。
停車位不足是另一大問題。多家共享汽車企業負責人表示,取還車網點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已有網點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停車位不足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共享汽車也面臨充電難題。新能源共享汽車需要大量充電樁來配套,充電樁和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嚴重制約分時租賃行業車輛運營率。
專家認為,共享汽車在國內處于發展初期,面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國內共享汽車已現爆發跡象,城市公共資源卻“捉襟見肘”。
共同發力解難題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王雪說,共享汽車需要大量牌照、停車場地等公共資源,共享汽車迅速擴張與資源日趨緊張之間必然出現越來越尖銳的矛盾。“面對共享汽車爆發的跡象,政府部門應優化牌照、停車位、充電樁等公共資源的管理、調配、建設。”王雪說。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海波認為,汽車占用城市空間和道路資源較多,城市管理者要研究規模控制、市場準入、車輛定義、安全規范、保險等問題。(據新華社上海8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