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月30日,全新一代奧迪A5家族在國內正式上市,憑借“見顏·見智”的魅力,展示新車設計美學和領先的智能科技。
如果說舒適和空間是評定一款轎車成功的重要標準,那顏值和設計就是評價轎跑車的唯一標準。6月30日,全新一代奧迪A5家族在國內正式上市,憑借“見顏·見智”的魅力,展示新車設計美學和領先的智能科技。新車上市后的第二天,網通社與全新奧迪A5家族外觀設計師Jakob Hirzel進行了一場深入溝通,了解了他與設計以及A5之間的故事。
Jakob Hirzel說他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汽車設計,在成為一名奧迪設計師后最想要做的就是能夠從事新一代奧迪A5的設計工作。當Jakob Hirzel帶著全新一代奧迪A5出現在發布會現場時,他感嘆自己夢想成真了。
一件成功的設計作品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困難的多,要知道第一代奧迪A5太經典、太成功。要讓新一代車型像第一代那樣出色,甚至做到更好,Jakob Hirzel以及整個設計團隊需要付出更多讓他得以實現。
下面我們來談談奧迪A5,它的起始者是奧迪A4,是一款基于奧迪A4打造的中型轎跑車,因此在奧迪內部通常會將這兩款車稱作“兄妹”。 它們來自同一個家族,所以有著類似的設計語言和元素,但是在全新奧迪A5的設計過程中,Jakob Hirzel又希望每一款車型都有其獨特的特征,能夠將其與別的車型區分開來。所以在奧迪A5的側腰線上并不會看到A4經典的筆直腰線,而是采用更具曲線感的線條設計。
即使在全新A5家族中,Sportback與Coupé兩款車型在設計上也有獨特的區別,第一代奧迪A5先設計了Coupé車型, 后來補充了Sportback車型。Jakob Hirzel介紹他們之間的不同有三點:首先是汽車內部空間不同,Sportback車型的長軸距使車身顯得更加伸展、更加優雅,車頂線條也更加流暢、優雅。第二,Sportback車型的C柱也非常特別,呈三角形的C柱延伸方向與Coupé不同,與奧迪A4差別也非常大。A4后座空間更大,中國版本軸距也更長,所以車頂線條的位置也比較高,能清楚的看到坐在后排的乘客。最后,全新奧迪A5 Sportback的車頂線條更加動感,后備廂空間比A4更大,是動感、安全駕駛、與功能性的完美結合。
一款車在設計之初,設計師會有很多提案,探索新車型的各種可能性。再他們確認好沿用第一代的腰線設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重新解讀和更加現代化的表達后,便開始了主要設計單元的設計。
“波浪型”的腰線絕對是奧迪A5最具標志性的設計之一。 “它的靈感源于自然,不是那種非常尖銳、硬朗的線條,而是更富有生命力的、流動的形態。我認為有創造力的車是有情感的,有骨骼和肌肉的。因為車的力量來源于車輪,所以車身側面的線條也需要展示力量,這就是第一代奧迪A5所展現的。” Jakob Hirze接著介紹,“全新奧迪A5也延續了這樣的理念,在此基礎上,車身周圍增加了更多立體的雕塑般隆起的線條,相比較單獨的線條,呈現出更加立體的感覺。相比較第一代,全新奧迪A5增加了更多的立體元素來強化線條,就像是貫穿其中的骨骼,同時展現出車的力量和動感。”
在設計的過程中,奧迪的設計團隊也試圖采用與之完全不同的設計,但最終意識到,沒有任何一種設計能夠取代這條經典的腰線。
與腰線一樣,C柱的設計是A5 Coupé的核心設計。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有一款車型,在設計師的眼里,一直是奧迪品牌的核心體現。Jakob Hirzel告訴我們:“這款車型就是80年代問世的奧迪quattro。奧迪quattro的C柱就是三角形的風格,是一個標志性的設計。”在他們看來,quattro是非常引以為傲的一款車型,因為它幫助奧迪獲得了今天的成功,并提升了奧迪品牌的認知度和品牌形象。因此,Jakob Hirzel說:“每一個新車型都會傳承經典車型中的設計,未來的車型也會如此。”
當然在傳承的基礎上也需要創新,而大燈設計的靈感就來自于中國龍的文化。Jakob Hirzel說:“當我了解到,中國龍有一副動感凌厲又富有威嚴的表情,這令我印象深刻。”后來,Jakob Hirzel將這種“表情”與現代設計以及奧迪非常領先的燈光科技結合在一起,于是有了現在動感的全新奧迪A5矩陣式大燈。
在設計的過程中并不可能一帆風順,反而每一個步驟都會遇到很多困難,有很多不同觀點的碰撞和激烈的討論,比如與工程師、空氣動力學等專家在一起創作,Jakob Hirzel說:“我們的工程師非常重視高質量,汽車的設計必須符合奧迪一貫的高質量要求,所以在一開始有一些設計是很難推進的。”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會在美觀方面做出妥協和退讓。
Jakob Hirzel舉例,“我們做了大量的設計和調整,保證所有的車型在量產中達到完全相同的效果。在車門關閉線也做了隱形處理,這從技術角度非常復雜,不論測量還是切割都要非常精準,才能實現設計效果。引擎蓋的穹型棱線構造空間更大。普通的引擎蓋鉸鏈是上下移動的,我們設計的引擎蓋鉸鏈可以先向前移動,再向上移動,這樣可以避免碰撞,更便于打開。這樣的鉸鏈非常復雜,體積也更龐大,要求我們盡量把它做到最小。
同時,為了行人安全考慮,也需要留出更多的空間。在做行人安全測試的時候,需要測量整個引擎蓋的柔軟度,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把鉸鏈放到很低的位置。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是我們沒有任何妥協和退讓。為了保證整體車型非常流暢動感,我們也做了一些技術上的改變。”
相信作為一個設計師,看到自己的設計理念從夢想變為現實,從一個虛擬的模型到實車投入量產,能夠在馬路上縱情飛馳,這是最值得驕傲和讓自己滿意的事情了。(圖/文 網通社 王靜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