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就二手車行業而言,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參與并沒有對整體環境產生實質改變,作為新的參與者在不斷強化自己的品牌印象,寄希望于一家標準統一市場,而針對消費者需要誠信“痛點”一直無解,如今已經著手借用戶數各自逐利。
二手車電商平臺經過了幾年的模式摸索,目前進入行業調整期。單就二手車行業而言,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參與并沒有對整體環境產生實質改變,作為新的參與者在不斷強化自己的品牌印象,寄希望于一家標準統一市場,而針對消費者需要誠信“痛點”一直無解,如今已經著手借用戶數各自逐利。
被遺忘的“初心”和被遛的消費者
中國二手車市場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歷經30多年的發展,形成如今年交易突破一千萬規模。基于電商的發展,起步于互聯網的諸多二手車電商平臺,在創業之初,以提出解決二手車“痛點”為初心,拿著投資人的錢嘗試做牛X的夢想——讓二手車交易誠信透明。
據中國二手車經銷商商會資料顯示,國內二手車經銷商的數量在10萬家以上,其中大部分年銷量在100輛以內,超過1000輛的二手車經銷商相對少,這導致我國二手車市場格局一直處于比較混亂的局面,也造成中國巨大的二手車行業居然沒有拿的出手的國際性品牌。
而從消費者角度看,因車況信息無信任基礎是其“痛點”,消費者總是處于明顯的劣勢,許多人也因此吃虧上當。而眾多二手車中介的誠信問題也阻礙了整個市場的良性擴張,更阻礙傳統二手車市場擴大 。
對于互聯網信息透明的特點,消費者以開放的、嘗鮮的心態,嘗試從這些二手車電商平臺選擇。也真是借著這股勢,二手車電商平臺開始借著諸如“0中介費”、“無差價”、“誠信認證”等等術語,給買賣雙方做著自己的認證與估值,當然,車輛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借助網絡也有一定程度上解決。
然而,許多二手車的電商平臺都推出了自己的認證服務,對車的估值依舊各說各話。調查顯示,二手車的車況如果有第三方公司的認證,又有質保和延保服務,不可否認,這些方式確實有助打消80%消費者的顧慮,且提升網站交易效率。如今,眾多平臺依然沿著傳統二手車商,更多的是美化平臺的銷量數據, 實現自身在資本眼中的地位。
然而,許多二手車的電商平臺都推出了自己的認證服務,對車的估值依舊各說各話。調查顯示,二手車的車況如果有第三方公司的認證,又有質保和延保服務,不可否認,這些方式確實有助打消80%消費者的顧慮,且提升網站交易效率。如今,眾多平臺依然沿著傳統二手車商,更多的是美化平臺的銷量數據, 實現自身在資本眼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