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最近南非舉辦的一次活動中,大眾向外界透露了下一代電動汽車和其它技術的細節。
在最近南非舉辦的一次活動中,大眾向外界透露了下一代電動汽車和其它技術的細節。
以下是車云菌了解到的一些信息。
大眾的目標是到2025年能夠實現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意味著大眾的產品要比現在常規的電動車型對全球大范圍的消費者更具吸引力。盡管大眾集團電子電氣研發負責人Volkmar Tanneberger僅列舉了松下、三星、LG化學這三家主要合作方,但顯然大眾的電池技術合作伙伴不止這幾個。Tanneberger表示,目前韓國電池供應商提供的價格的確是很有優勢的,但同時大眾正在開發全新的電池模塊化架構,由12個電池單元組成一個模塊,而這些電池單元可以是袋狀、棱柱狀或者圓柱形。
此外,Tanneberger的團隊還在研究:將節能優化型和功耗優化型的電池單元組合到同一個電池組當中。但Tanneberger表示,這種電池組在充電時,兩種不同類型的電池單元能量很難實現平衡吸收。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這樣的組合很吸引人,而超級電容器可能是電池組能量吸收、釋放過程中一個更好的搭配選擇。同時Tanneberger的團隊正密切關注固態電池技術,該技術不需要液態電解質,未來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為了獲取固態電池方面的技術,大眾注資了初創公司QuantumScape。不過,Tanneberger認為固態電池技術應用到汽車上可能要等到十年以后。這項技術有望最先應用于手機和其它電動終端產品上。
當被問及大眾集團旗下電動車MEB平臺和尺寸相當的MQB A、MQB B平臺之間是否存在底盤零件共享時,大眾底盤研發負責人Stefan Gies簡短地回答說“不多”。他表示,諸如轉向器等幾個模塊可以通用,但像車架縱梁、碰撞結構等重要部件需要專門打造。由于電動汽車底盤低、電池布置空間較大,而且在擠壓區域電池并不具備內燃機的穩定特性,因此與更為主流的MQB車型相比,MEB車型的前懸顯著縮短了。
同時,Gies并不看好輪轂電機的前景。盡管輪轂電機能夠為電動車節約非??捎^的布置空間,但這項技術的成本仍然非常高昂,而且在惡劣情況下難以控制,對制動系統的要求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