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中汽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過去的一年里產銷兩旺,增速均超3倍。
近日中汽協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過去的一年里產銷兩旺,增速均超3倍。科技部2月16日出臺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其中再次提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00萬輛的目標。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新興國家戰略得到國家和各級主管部委的大力支持,利好政策頻出,且有政策支持力度繼續加碼的趨勢。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最近一兩年超越美國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去年,全國多地環保部門開展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結果顯示機動車尾氣排放是城市PM2.5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曾對媒體表示,北京的大氣污染中源自本地排放的占到75%左右,其中機動車污染占比最大,為22.2%;天津市環保局公布的結果中,天津PM2.5來源中本地排放占66%~78%,機動車對本地污染的貢獻度達到20%;濟南市的數據則顯示,濟南PM2.5來源本地污染排放占68%~80%,機動車占15%。
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對新能源車的推廣也愈發重視。各地均推出相關利好的政策:北京市規劃2015年在六環內建成平均服務半徑為5公里的充電網絡;北京市發改委、交通委或于3月底前出臺關于減免新能源車過路費、停車費的政策方案;上海針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燒油不用電這一違背新能源車推廣初衷的現象規定插電式混動車必須配以充電樁才能上免費牌照。
工信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年我國合計推廣新能源汽車9.29萬輛,而2013~2015年計劃推廣量為33.6萬輛。為此,分析人士認為,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或達到25萬輛,與此相關聯,鋰動力電池、鋰電設備、電機驅動等產業鏈企業將持續受益。然而,新能源汽車要發展,光靠國家政策支持是不夠的,還需要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持,上下聯動。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代表委員針對地方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政策,尤其是關乎電動汽車出行的充電基礎設施方面。
今年2月16日,國家科技部出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計劃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科技體系和產業鏈,為實現500萬輛的推廣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業內分析師認為,國家政策層面再次強調500萬輛的目標,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按2015年推廣量為25萬輛假設,預計鋰動力電池全年需求14.1Gwh,同比增220%,2015年上半年仍保持供不應求,預計2015年鋰電池電芯設備總投資達121億元,同比增長152%;預計2015年電機及電控系統需求25萬套,同比增長220%。
另有觀點認為,中國與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銷售仍然落后美國市場4萬輛。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本身具有的政策依賴性,以及中國所獨具的政策高效制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最近一兩年超越美國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