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中,不合理的暴利是難以容忍的,但長期以來,受現有特殊政策照顧,進口車企在中國以特殊的方式掙得盆滿缽滿,卻心安理得。而今,在中國進口車領域,特許經營成為車企和總經銷商進行價格卡特爾的推手。
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中,不合理的暴利是難以容忍的,但長期以來,受現有特殊政策照顧,進口車企在中國以特殊的方式掙得盆滿缽滿,卻理直氣壯、心安理得。現在,是破解暴利問題的時候了
近期,針對進口汽車品牌的反壟斷調查正如火如荼,把進口汽車暴利問題再次擺在公眾面前。
有媒體發布調查稱,同款進口汽車在中國賣100多萬元,而在美國的價格僅約合人民幣35萬元,其中間差價可達3倍甚至更多。通過一組國內外車價的對比,進口車在國內外的售價確實有著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種稅額,中間的差價依然大得驚人。
據有關部門統計,2013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汽車超過50萬輛,假設每輛車在總經銷環節的平均利潤為10萬元,國外車企僅在2013年前六個月就從中國賺取了500多億元,有媒體戲稱此為“中國式暴利”。
那么,進口汽車為何在中國會有如此高的暴利?
暴利產生的三大原因
經對進口汽車影響價格的各類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后,筆者認為,除了匯率這一影響較小的因素之外,進口汽車中國式暴利產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市場供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大幅度提升,私家汽車已經成為人們過上小康生活的“標簽”。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銷量最大的國家,特別是高端進口汽車銷售市場需求強勁。
然而,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占有極少的市場份額,難以與進口汽車相提并論,在中國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下,進口汽車甚至出現供難應求的火爆局面,在此情況下,進口車企自然會不斷提高車輛價格,以此挑戰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神經。然而,即便如此,也難以得出進口汽車的價格比國外畸高的答案。
其次是各種稅費。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進口汽車稅費的構成為25%的關稅、17%的增值稅,和最高40%消費稅(按照排量分為7檔)。稅收約占最后售價的20%~30%。很多人認為中國政府為保護國內車企,對進口汽車征收較高關稅,才造成進口汽車價格高于國外。
然而,有關數據顯示,按照中國的稅率,一輛進口車應繳稅額最高為車價的1.4375倍,排量3.0升左右,稅額為車價的0.95倍,照此計算,整車價格不應該超過國外市場的2倍,但很多車價均達到3倍以上。
進口車在國內外的售價有著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種稅費,中間的價差依然大得驚人,其中大約有30%至55%加價,由此可見,稅費雖是導致進口車高價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第三是特許經營。
中國加入WTO之后,進口汽車大量涌入,為了規范內地汽車市場,商務部于2005年制定并開始施行《汽車產業政策》和《汽車品牌銷售實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第六條規定:“同一汽車品牌的網絡規劃一般由一家境內企業制訂和實施。境外汽車生產企業在境內銷售汽車,須授權境內企業或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境內設立企業作為其汽車總經銷商,制訂和實施網絡規劃。”這就是總代理商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