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之后,杭州也加入了限牌城市的行列。業內人士指出,國產自主汽車品牌市場份額的持續下滑與實施限購政策的一線大城市不斷增多有一定的關聯。杭州限購在給自主品牌“關上了一道門” 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新能源汽車。
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之后,杭州也加入了限牌城市的行列。日前杭州市政府出臺通知,決定對小客車采取控制總量和“錯峰限行”調整的雙重措施。根據以往經驗,在經歷限購前一段時間內的“最后盛宴”后,限購城市中的汽車經銷商通常要做好此后長期平淡的準備,而國產自主汽車品牌在限購政策的沖擊下則將面臨更大壓力。
限購政策提前透支市場需求
在限購政策生效前的最后一段時間里,熱火朝天的搶購風潮雖然使得限購城市中不少汽車經銷商“一頓飯吃到撐”,但也不可避免地提前透支當地未來幾個月的市場需求。
宣布汽車“限牌令”后,杭州迎來了“瘋狂5小時”。3月25日晚間,記者在杭州東新路、沈半路、西溪路等汽車4S店集中的地方看到,店內燈火通明、人群熙來攘往、店前馬路幾度被擁堵,公安部門甚至出動了警力維持秩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限牌后汽車商店的門可羅雀。3月31日,記者在杭州市走訪數家汽車4S店發現,諸多汽車品牌的銷售門店基本都是空空蕩蕩。“與此前相比,限牌后買車的人數大幅減少,大部分客人都是到店里咨詢限牌后還有沒有其他上牌門路的。”杭州一家豐田汽車4S店銷售人員說。
與合資品牌相比,國產自主汽車品牌的銷售大廳里更是無人問津。“限牌之后,很少有人來看車。”杭州一家比亞迪汽車4S店的經銷人員表示,限牌前的幾天,店里生意非常好,庫存基本銷空,估計其中有些人還是出于國產自主轎車價格便宜利于囤號的目的。
此前,網上盛傳杭州一名消費者在公布限牌前一口氣買下了百余輛面包車用來屯牌。雖然沒有聯系上這位消費者,但作成這筆生意的杭州翔通汽車有限公司的一家門店銷售顧問對此事表示了確認。
杭州一家奇瑞4S店銷售經理表示了他的擔憂:“杭州汽車市場將面臨大幅縮水,合資品牌的日子都不好過了,咱們自主品牌該怎么辦?”
“限牌令”下自主品牌面臨重壓
“限牌令”下汽車業將受到不小的打擊,尤其是本就艱難的自主品牌。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的經驗證明,一旦限購,自主品牌受到的沖擊往往最大,一些自主品牌甚至可能無力在這些城市立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0.37萬輛,環比下降28.99%,市場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4.60%,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連續6個月出現下降。限購以來,自主品牌在北上廣等城市的銷量占其總銷量的比重已由限購之前的30%降為10%左右,到目前為止,這種下滑的趨勢還沒有出現停止的跡象。
業內人士指出,國產自主汽車品牌市場份額的持續下滑與實施限購政策的一線大城市不斷增多有一定的關聯。“限購政策表面上看是抑制了整個汽車市場的增長,但從內在的市場結構分析,受到沖擊最大的是國產自主汽車品牌,由于‘先天不足’,其競爭成本將會被該政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