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機械裝備處處長吳衛在出席某一汽車會議表示,未來要從市場化、法制化兩方面著手,嚴格乘用車燃料消耗管理,“不達標的企業可能面臨淘汰的風險”。”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同時,隨著高性能發動機的加速研發和投放,小型車的品質也急待提升,改變目前小型車技術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
日前,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機械裝備處處長吳衛在出席某一汽車會議表示,未來要從市場化、法制化兩方面著手,嚴格乘用車燃料消耗管理,“不達標的企業可能面臨淘汰的風險”。
一家自主品牌車企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所謂"淘汰的風險",就是國家將對燃料消耗不達標的企業采取懲罰措施,處于末位企業很可能將限制其生產和銷售,逼迫其退市或被其他企業兼并。”
吳衛稱,根據調查統計,截至2012年底,仍有不少國產汽車企業和進口車企業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強制標準,目前未達到2015年燃料消耗限值標準的企業的比例達到近八成。
事實上,國家相關部委對未來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企業,采取懲罰措施已醞釀已久。一位合資車企的人士透露,“今年工信部一直在加緊制定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上述懲罰措施則是新管理辦法中的一部分。”
同時,該內部人士透露,“7月工信部已組織部分企業對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的內容和框架進行了集中討論,預計今年年底之前將完成初步制定工作。”
關于車輛燃料消耗的新政策不斷出臺,意味著各家汽車企業都面臨嚴峻的考驗。今年3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2015年我國乘用車產品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升/100公里,2020年將至5.0升/100公里。
如果說2020年還比較遙遠的話,2015年就近在眼前,距今不到3年。那么百公里6.9升的油耗目標算不算高?對此,業內人士得出了一組換算成一加侖油行駛英里數的數字,2015年中國的目標是一加侖油要行駛37英里,歐洲到2015年的目標是43英里,美國到2016年才35.5英里。雖然從表面上看,我國的目標比歐洲低,但從乘用車燃油類型看,歐洲鼓勵柴油車的發展,我國絕大多數使用汽油,因此難度或許比歐洲還要大。事實上,一些跨國公司的技術高管坦言,要嚴陣以待中國市場的油耗高標準。
此外,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在燃料消耗目標的壓力下,小型車也將再次迎來發展的機遇。
而眼下,國內的小型車市場面臨萎縮。數據顯示,今年1~8月在我國A級、B級、C級轎車的銷量分別出現同比22%、8%和13%的高速增長時,A0級以及A00級轎車銷量卻分別同比下滑5%和7%。“在政策壓力下,目前生產微型客車的企業,很可能將依托目前的生產線生產小型轎車。”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同時,隨著高性能發動機的加速研發和投放,小型車的品質也急待提升,改變目前小型車技術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
對于車輛油耗限值劃定“生死線”,一些業內人士普遍存在這樣的擔憂,認為車輛油耗限值劃定后,會出現由于監管、抽查等細則不明,車企鉆空子蒙混過關,導致影響大打折扣的情況。因此,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明細相關抽查、監管等措施,并嚴格執行。如車企在進行油耗測試時選擇同一批次中最好的車來進行測試;不按照要求分路段進行測試,而是按照每小時90公里的等速油耗進行上報;甚至于一些車企會當場更改發動機標定降低油耗等等這些手段。因此,在施行更嚴格的燃油限值的同時,制定更嚴格的考核和監管制度才是關鍵。中國時刻漾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