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鄒超(化名)是一名網絡技術員,從事IT工作已經8年了,他負責管理公司網站的微信公眾平臺。其他用戶可以利用手機微信搜索公眾賬號進行添加,1小時后,關注“國務院辦公廳”的微信用戶達到19人。
記者申請到“國務院辦公廳”的賬號。(王俊星/攝)
焦點
談到微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一由騰訊公司推出,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網頁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后,其發展速度遠超人們的想象,2011年11月初,其用戶數就超過3000萬;一個月后,達到5000萬。截至去年底,微信注冊數已突破3億。然而,微信通過手機、QQ號等方式加入“交流圈”,催生新的獨特圈子化傳播模式,也對受眾的個人隱私保護及網絡安全帶來巨大挑戰。
求證事實 還原真相
“用微信查交通違法:1.在微信里按‘朋友們’;2.再按‘添加朋友’;3.選擇‘查找微信公眾賬號’;4.搜索添加‘全國交通違法查詢’為好友;5.將車牌號與車架號后四位發送出去,以后有任何違法就會自動提醒,還包括扣分和罰款額度,方便簡單,還沒用的趕緊用上吧!”
近段時間,上面這條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被迅速轉載和傳播,記者咨詢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得知,這種查詢方式極有可能被人利用,車架號及車牌號等都是車主的重要信息,一旦泄露,就有可能出現被套牌的危險。
暗藏陷阱
就連警察也“上套”
“根本沒想到這個平臺是假的。”劉睿(化名)是昆明某派出所的民警,談起自己利用微信查交通違章的經歷,他顯得有些無奈。6月25日,劉睿駕駛巡邏車照常巡街,接到派出所出警指令后,他在途經一個十字路口時搶黃燈駛過。巡邏結束,當心產生違章記錄的劉睿想要通過微信聯系在交警支隊工作的同學,請對方幫忙查詢車輛違章記錄,哪知才打開微信就發現“朋友圈”里有人介紹微信交通違章查詢平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劉睿添加了名為“全國交通違法查詢”的公眾微信。
“名字很權威,平臺的欄目設置也很專業,一加為好友就有自動信息發來了。”劉睿說,他曾經參與處理過涉及互聯網的詐騙案件,一般來說,互聯網域名和網址都是需要向警方備案的,類似“全國交通違法查詢”的網站至少得由公安部審批。看到微信里這個查詢服務平臺名字響亮,而且菜單欄有規有矩,劉睿便按照平臺提示,依次輸入了車牌號及車架信息,但最終等來的不是車輛違章記錄,而是“您的信息已登記完畢”。而通過微信搜索,還能夠搜出多個查詢交通違法信息的微信賬號,包括“老司機違法查詢”、“查違法”以及全國各地的多個違法查詢微信賬號。
對此,昆明市交警支隊宣傳處民警郭峰表示,目前,昆明駕駛人查詢機動車交通違法的渠道,除了各業務窗口外,只有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官方查詢網站http://www.km122.cn,“全國交通違法查詢”不是任何交管權威部門的官方賬號。交管部門此前要求,查詢車輛違法信息時填寫“車輛識別代碼的后四位”,即車架號,目的就是防止車主個人信息及車輛信息泄露。可是,當駕駛人在微信上進行查詢時,不可避免要將車架號提供給微信所有人,極易造成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此外,交警對于車輛違法信息需要進行仔細甄別以及傳輸,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成更新,微信賬號承諾的可以在違法信息發生時即時推送,根本無法實現。